人物
时段
朝代
“姓韦”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封五王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门下。建侯之典。
岂独于懿亲。茅土之荣。
必覃于茂绩。侍中上柱国齐国公敬晖侍中上柱国谯郡开国公桓彦范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修国史上柱国汉阳郡开国公张柬之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博陵郡开国公崔元炜中书令检校安国相王府长史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袁恕己等。
早竭忠谠。夙罄腹心。
在身喻于股肱。在物均于舟楫。
除凶而殄逆。更安社稷之基。
策命而褒崇。爰申建侯之宠。
敬晖封为平阳郡王彦范封为扶阳郡王
赐姓韦柬之可封为汉阳郡王特进
勋及食实封各如故。元炜可封为博陵郡王
恕己封为南阳郡王。仍令准例朔望朝参。
便即不须推让。主者施行。
监察御史元君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809年7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夫人讳丛。
字茂之
姓韦氏
其上七世祖父封龙门公
龙门之后世。
率相继为显官。
夫人曾祖父讳伯阳
自万年令为太原尹副留守北都。
卒赠秘书监
其大王父迢。
都官郎岭南军司马
卒赠同州刺史
王考夏卿
太子少保卒赠左仆射
仆射娶裴氏皋女。
皋为给事中
皋父宰相耀卿。
夫人于仆射为季女。
爱之。
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
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
其后遂以能直言策第一。
左拾遗
果直言失官。
又起为御史
举职无所顾。
夫人固前受教于贤父母。
得其良夫
又及教于先姑氏。
率所事所言。
皆从仪法。
年二十七。
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
卒三月。
得其年之十月十三日咸阳
从先舅姑兆。
铭曰。
诗歌硕人
爰叙宗亲。
女子之事。
有以荣身。
夫人之先。
累公累卿。
有赫外祖。
相我唐明。
归逢其良。
夫夫妇妇。
独不与年。
而卒以夭。
实生五子。
一女之存。
铭于好辞。
以永于闻。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六
公讳丹。字某
姓韦氏。六世祖孝宽。
有功。以公开号于郧。
郧公之子孙。世为大官
惟公之父政。卒雒县
虢州刺史。公既孤。
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
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
以让其庶兄。入紫阁山。
事从父熊。通五经登科。
校书郎咸阳。佐邠宁军。
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徵拜太子舍人
益有名。迁起居郎
吴少诚许州。拜河阳行军司马
未行。少诚死。
驾部员外郎新罗国君死。
公以司封郎中御史中丞。紫衣金鱼往吊。
立其嗣。故事。
使外国者。常赐州县官十员。
使以名上。以便其私。
私觌官。公将行。
曰。吾天子吏。
使海外国。不足于资。
上请。安有卖官以受钱耶。
具疏所以。上以为贤。
命有司与其费。至郓州
新罗告所当立君死。还。
容州刺史容管经略招讨使。始城容州
周十三里。置屯田二十四所。
化大行。诏加太中大夫
顺宗嗣位。拜河南少尹
行未至。拜郑滑行军司马
始至襄阳。诏拜谏议大夫
既至。日言事。
不阿权臣。謇然直名
号为才臣刘辟反。
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
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閒。
守方尽力。不可易将。
徵还入议事。刘辟梓州
因以梓州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禦使
扶风县进封武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
非要害地。不足张职
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便。
上以为忠。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
以晋慈隰属河东。公既至。
则计口受俸钱。委其馀于官。
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
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
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
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
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
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
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
载食与浆。亲往劝之。
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
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
别命置南北市营诸军。岁旱。
种不入土。募人就工。
厚与之直而给其食。业成。
人不病饥。为长衢。
南北夹两营。东西七里。
人去渫污。气益苏。
复作南昌县。徙厩于高地。
因其废仓大屋。马以不连死。
明年。筑堤捍江。
长十二里。疏为斗门
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
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
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
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
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居三年。
江西八州无遗便。其大如是。
其细可略也。卒有违令当死者。
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
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
且以为公名才能臣。治功闻天下。
不辩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辩。
使未至月馀。公以疾薨。
使至。辩凡卒所告事若干条。
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
岭南。公能益明。
春秋五十八。薨于元和五年八月六日
公好施与。家无剩财。
校书郎至为观察使。拥吏卒前走七州刺史
宾客处如布衣时。自持卑一不易。
清河崔氏。故支江令讽之女。
某官某之孙。有子曰寘。
年十五。明经及第
嗣其家业。后夫人兰陵萧氏。
中书令华之孙。殿中侍御史恒之女。
皆先公终。有女一人。
凡公男若干人。女若干人。
明年七月壬寅。从葬万年县少陵原。
将葬。其从事东平吕宗礼与其子寘谋曰。
我公宜得直而不华者铭传于后。固不朽矣。
寘来请铭。铭曰。
武阳受业。始于太师
以官让兄。自待不疑。
勤于紫阁。取益以卑。
可谓有源。卒用无疵。
慊慊为人。矫矫为官。
爰及江西。功德具完。
名声之下。独处为难。
辩而益明。仇者所叹。
碑于墓前。维昭美故。
纳铭墓中。以识公墓。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829年3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初摩阿迦叶受佛心印。
得其人而传之。
至师子比邱。
凡二十五叶。
达摩得焉。
东来中华。
华人奉之为第一祖。
又三传至双峰信公
双峰广其道而歧之。
一为东山宗能。
秀寂其后也。
一为牛头宗严。
持威鹤林径山其后也。
慈氏之一支。
为如来之别子。
咸有祖称。
粲然贯珠。
大师号法融
姓韦氏
延陵人
少为儒。
博极偫书。
既而叹曰。
此仁义言耳。
吾志求出世间法。
遂入句曲
依僧炅。
改逢掖而缁之。
徙居是山。
宴坐石室。
以慧力感通。
旱麓泉涌。
以神功示现。
故皓雪莲生。
巨蛇摧伏。
偫鹿听法。
贞观中
双峰过江。
望牛头。
顿锡曰。
此山有道气。
宜有得之者。
乃东。
果与大师相遇。
性合神契。
至于无言。
同跻智地。
密付真印。
揭立江左
名闻九围。
学徒百千。
如水归海。
由其门而为天人师者。
皆脉分焉。
显庆二年
报身示灭。
道在后觉。
神依故山。
戒香不绝。
龛座未饰。
夫岂不思乎。
盖神期冥数。
必有所待。
大和三年
润州浙江西道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赵郡李公。
在镇三闰。
百为大备。
尚理信古。
儒元交修。
始下令禁桑门贩佛以眩人者。
而于真实相深达焉。
尝谓大师像设。
宜从本教。
言自我启。
因自我成。
乃召主吏。
籍我月入得缗钱二十万。
秣陵如符经营之。
三月甲子
新塔成。
事严而工人尽艺。
诚达而山神来护。
愿力既从。
众心知归。
撞钟告白。
龙象大会。
诸天声香之蕴。
如见如闻。
即相生敬。
明幽同感。
尚书欲传信于后远。
命愚志之。
上士解空而离相。
中士著空而嫉有。
不因相何以示觉。
不因有何以悟无。
达真谛而得中道者
当知为而不有。
贤乎以不修为无也。
葛繁韦刺史集后绍兴二十三年二月 宋 · 姚宽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
葛繁校《苏州韦刺史集》十卷。
刺史洛阳人姓韦氏名应物贞元中左司郎中出为苏州刺史
书目姓名略见《唐书·艺文志》,其详不载于正史,不可得而考也。
今观其《逢杨开府》诗云:「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唯有故人知」。
又《温泉行》云:「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
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杜陵一男子」。
又云:「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
是尝为三卫而踪迹不羁也。
《燕李录事》诗云:「与君十五侍皇闱」。
又《京师叛乱寄诸弟》云:「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
天宝十五载六月明皇安禄山之难,是年应物年二十,至宝应元年建巳月,上皇崩,则武皇升仙去之时,应物年二十七。
又《示从子河南班》诗序云:「永泰中,予任洛阳丞」。
则应物年二十九。
及其来吴,《赠旧识》云:「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
蹉跎三十载,今日海隅行」。
则少尝游太学,盖武皇升仙后二年太学,遂为丞也。
洛阳丞为京兆府功曹大历十四年,自鄠县制除栎阳,以疾归善福精舍。
建中二年,由前资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改刺江州,改左司郎中
贞元初又历苏州,罢守,寓居永定精舍。
以诗考之,历官次序如此。
广德中,《洛阳作》云:「蹇劣乏高步,缉遗守微官」。
广德二年乃当永泰之元,时为洛阳丞,自京师之后,至德乾元上元宝应数年间,折节读书,遂入仕,而因谓之微官也(《善福精舍》)
按:《韦刺史诗集》附录,四部丛刊本。
校刻韦应物集后序熙宁十年 北宋 · 葛蘩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二
权知吴县葛蘩等所校雠《苏州韦刺史集》凡十卷,以相校除,定著五百五十九篇,皆以辨析,可缮写。
刺史洛阳人姓韦氏名应物贞元中左司郎中出为苏州刺史,其详不载于正史,不可得而考也。
其为文峻洁幽深,词意简远,指事言情,格力閒暇,下可以凌颜、谢而上可以薄风、骚。
摆去陈言,纤浓合度,而自成一家,想似其为人也。
繇贞元逮今,三百馀年,而刺史之文传于世者,寥寥不知其几也。
熙宁九年,天子命度支郎中昌黎韩公出知苏州事。
公至则芟剔弊蠹,敷施德惠,而盗遁奸革,治若神明,期年而政成。
方是时,天子平交趾,定河隍,而四方有庆,公于閒宴之际,视学校,讲书史,以文会友,赋诗吟咏,而乐道前人之休,于是得晁文元公家藏韦氏《全集》,俾寮属宾佐参校讹谬,而终之于,始命镂板,将以传之于后世。
嘻!
昌黎公之志可谓远矣!
其为政明白爆耀而不敢忘前人之善,其文章清新雅丽而不敢忘前人之法,其行己刚毅明敏而不敢忘前人之行,是宜位与才称,而荣象其德者也。
千里之任,其能称乎!
后之人诵韦刺史之诗而闻寮属宾佐之言,其能忘昌黎公之德乎!
谨第目录如上。
将仕郎、守长洲县管勾河塘沟洫王昌虞,将仕郎、守陈州司法参军充州学教授霍汉英登仕郎、前监杭州盐官县岩门蜀山盐场、权知吴县葛蘩等校。
按:《韦刺史诗集》附录,四部丛刊本。
宋故左朝议大夫致仕上柱国陇西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韦公墓志铭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静嘉堂秘籍志》卷一○
公讳骧,字子骏姓韦氏
曾大父镐、父杲皆潜晦隐约,自公升朝籍,以恩累父至左正议大夫
韦氏本出风姓大彭,在夏为列侯,少康封其别孙亢哲于豕,韦因国命氏。
而公自大夫,而上世为衢州人,由正议始徙钱塘,故今为钱塘人
公生而警敏,年十有七,以文谒荆国王文公,见其《借箸赋》,大奇之,曰:「吾行江南,入吴越,见文士唯子与董顾行耳」。
由是藉甚。
当时每一赋之成,学者争传诵之。
皇祐五年进士第,调睦州寿昌县尉,以太夫人忧不赴。
后历兴国军司理参军婺州武义县,遂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袁州萍乡县,通州海门县通判滁州楚州,迁至尚书屯田员外郎
会官制行,改朝奉郎,为少府监主簿
元丰中遣使高丽,普选文士书状官宰执以公名闻,有旨召试笺启,公力辞焉。
论者以为高。
元祐初,诏近臣举可任诸路使者,于是资政大学士韩公维、学士承旨邓公温伯户部尚书李公常、户部侍郎杨公汲争荐公之才,遂擢为利州路转运判官,移福建路运判
会闽饥,咸议请赈贷。
公曰:「闽去京师往反数千里,今民朝不及夕,若上书待报,是冠冕从容以救焚溺者也」。
乃檄州县发禀,而请违法之罪于朝,民赖以全活者甚众。
时有群盗阻险,为闽数州患,官军屡到,州县吏畏怯,争言盗势猛炽,请招纳之。
公曰:「闽盗狃于姑息,曩者彭孙廖恩皆缘此列官于朝,故奸民以怙山谷市凶慝为得计,若遵前轨,是为民稔患也」。
因为处画所以斩捕方略,咸就法,部内肃然。
召为尚书主客郎中,久之,出为夔州路提点刑狱
秩满,知明州,将代乞閒局,遂提举杭州洞霄宫
其子寿隆衢州,迎公就养,公因告老,以本官致仕。
予方谪官,与公游见,公秀眉冰骨,语笑乐易,起居轻健,谓公寿考康宁未艾也。
忽病痢下,强卧旬馀,以崇宁四年九月二十三日,考终于郡邸,年七十有三。
积官至左朝议大夫,勋上柱国,爵陇西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
公性和侃清敏,安贫静退,廉平著于官政,孝友称于私门。
尝推任子恩以官其弟,燕居无声色之娱。
文章藻丽,以自嬉一时。
推先之逮,治命精采不乱。
料理平生文藁,示子孙曰:「吾之志在此耳」。
集成二十卷,藏于家。
赋二十卷行于时。
娶石氏,封崇安县君
男六人,寿隆左承议郎、任尚书司封员外郎、出知衢州
寿朋,早夭。
寿松,睦州军事推官
寿卿、签书池州军事、判官厅公事。
寿成兴化军仙游县
寿佐,未仕。
女四人,朝奉郎祥符县陈寿祺、湖州安吉县丞胡况、乡贡进士石师圣、通直郎太常寺奉礼郎裕民
男五人,能述、能定、能得、能勇、能惠。
孙女十一人,无为军无为县主簿孝仪南康军司法参军处仁蕲州司法参军陈览,馀尚幼。
诸孤以崇宁五年五月十八日奉公之柩,卜葬于杭州钱塘长寿乡之原。
公之子司封师锡昔与公同时为尚书郎,谪官三衢又获从公父子游,知公治行为详,大事有期,求铭以志墓中,所不得辞。
唯公文学见推士林,政事彰闻朝著,率德励行,有宿儒循吏之风,而位不称,德福不应,实士君子所叹惜也。
然公子多贤才,司封又以直谅文采振于台阁,为时名人,守衢逾月,以忧去吏,民至今思之。
士君子又知公之后将大,而乐为之道也。
谨按其行状,书大事可传者以贻后人。
附以铭曰:
循循韦公,粲粲文藻,易乐干禄,一节华皓。
入为郎吏,不激不矫。
出使一方,剪顽起殍。
优游道宫,未衰乃老。
贫非吾病,寿非吾少。
不至公卿,从吾所好。
公惟有子,公则不夭。
旁置万家,卜此新兆,镵石幽宫,来者斯考。
按:《钱塘韦先生文集》附录,武林往哲遗箸本。